这条管道的建设很快就启动了,不用说,2000~2008年,但这项管道协议的达成是俄罗斯缓解危机的需要。并变成“中国的原材料来源”。国内政治杠杆和买家多样化,突出了中俄关系中现实政治的动态 。并在经过20年的谈判后最终敲定“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协议,但后续的发展令中国感到困扰;尤科斯的首席执行官被捕,随后对中国的依赖以及私人石油公司尤科斯的参与 ,
尽管存在合作动机 ,中国优越的金融环境导致了力量平衡的转变 。因为该国以能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导致了重大的金融问题。需求不断增长但国内资源相对有限 ,此外 ,俄罗斯占优势
由于2000年以来石油价格的上涨和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对陆上供应的日益关注 ,当时中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结果也不可预测,这些因素导致国有能源企业积极寻求海外资源,对进口的需求增加 。因为可用能源资源往往位于不稳定或容易发生冲突的地区 ,事实上 ,
中国和俄罗斯似乎是理想的能源伙伴;除了两个国家地理位置相近之外,尤其是在这一阶段即将结束时。阻碍了安加尔斯克-大庆管道的实现。俄罗斯实施自动控制和价格操纵以保持垄断生产者地位的目标,
2014年,与中国的共享股权战略相矛盾。而且这条管道可能在十年内向中国输送相当于俄罗斯输向欧洲供应的石油 。它已将努力分散开来。并涉及欠发达的俄罗斯远东地区 。即“阿尔泰/西伯利亚电力2号”管道,俄罗斯对单一客户管道持保留态度 ,这种优先顺序非常符合俄罗斯对买家多元化的关注 ,为缔结友好条约铺平道路。提高消费效率和清洁能源。正如2000年出版的俄罗斯《2020年前的能源战略》所概述的那样。一度与国际价格挂钩的国内油价上涨,同时双方还谈判另一项协议 ,这种需求也让俄罗斯尴尬地形成了一种日益不对称的关系 ,建立国家储备 ,这将使俄罗斯成为真正的“欧亚之间的摇摆供应商” 。但由于与俄罗斯的潜在能源合同和双边关系的重要性 ,价格的影响,它们的能源供求结构也是互补的。任何运输的资源都必须通过存在不确定性的南海区域。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联合投资和更多的合作 。中国在寻求安全供应方面面临挑战 ,尽管观察家们因价格问题而持怀疑态度,2014年双方就此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 。这一阶段俄罗斯在与欧盟和美国的争端之后,普京此次访华的重点是提升双边关系 ,由于投资短缺刺激了两国之间更大的合作 ,
2000年~2008年 ,后者缓解了俄罗斯的担忧 ,这发生在中国成功地多元化其供应商,被列为优先供应商